新闻中心

核医学科室防护解决方案要点


发布时间:

2025-03-20

核医学科内有辐射性的同位素使用,涉及防辐射安全性要求,其医疗工艺设计流程较为复杂,分区及流线有严格要求。

核医学科内有辐射性的同位素使用,涉及防辐射安全性要求,其医疗工艺设计流程较为复杂,分区及流线有严格要求。

 

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 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规范标准:“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宜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放射性工作场所分控制区及监督区。《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 1202020)和《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均对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了规定。

 

 

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和《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为了减少射线在科室内部的污染,在进行科室空间组合时需要按放射活性对科室的房间进行分类,以便洁污分开。

分区

用房名称

低活区

登记室、等候处、诊察室、办公室、治疗室、储藏室

中活区

功能测定室、候诊处、扫描室、照相机室、计量室

高活区

卫生通过室、储源室、分装(源)室、标记室、洗涤室、注射室、治疗病房

 

对高活区的房间进行适当的辐射屏蔽设计,如使用辐射防护板、混凝土、铅玻璃等材料对墙壁、门窗进行防护,以降低辐射水平。

安装独立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放射性气溶胶的积聚和交叉污染。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的通风橱应设置活性炭或其他专用高效过滤装置,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到环境中。

在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高活区设置明显的放射性警告标志,提醒工作人员和来访者注意辐射防护。

医用高分子纳米防辐射屏蔽板材料,由添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和UV涂层制成。可用于医院放射科、核医学科、肿瘤治疗中心、介入手术室、工业探伤、核电站等放射场所的墙面、地面及天花板。

设立专门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储藏室和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确保放射性废物单独收集、贮存衰变。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途径可分为:

  • 集中排放储存,使废物与环境隔绝起来;
  • 放置衰变,在不造成环境及人员危害的情况下,为放射性废物的衰变提供足够的时间;
  • 处理排放,经专业设备处理使废物的放射性水平降低到标准规定值以下,经监测合格后排出。

衰变池采用不锈钢成品水箱作为集水池,同样利用中层原理设计,通过计算机监测实现智能化控制,可以监测流量、水位、各项污染指标等参数,并实施智能化管理且具有实时报警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