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室施工:常见问题解析与关键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5-09-06
核医学科室作为医院开展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的核心场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人员健康及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涉及放射性物质使用与特殊设备安装,核医学科室施工与普通医疗空间存在显著差异,施工过程中若忽视细节,易引发安全隐患或功能缺陷。本文结合行业实践,梳理核医学科室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总结关键注意事项,为相关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一、核医学科室施工常见问题梳理
(一)辐射防护施工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辐射防护是核医学科室施工的核心重点,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部分项目在施工中存在多重隐患:一是防护材料选择不符合标准,例如未采用国家认证的铅板、硫酸钡砂浆等防护材料,或材料厚度未根据科室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能量进行精准计算,导致防护能力不足;二是防护结构施工存在漏洞,如铅板拼接处未做密封处理、墙角及门窗与墙体衔接处出现缝隙,放射性射线易从缝隙泄漏,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周边环境造成辐射风险;三是防护施工后未及时开展专业检测,仅依靠视觉检查判断防护效果,无法准确识别潜在的辐射泄漏点,留下安全隐患。
(二)设备安装与管线布局不协调
核医学科室需配备 SPECT/CT、PET/CT、放射性药物制备设备(如热室、通风橱)等特殊医疗设备,此类设备对安装环境、管线配套要求极高。施工中常见问题包括:设备基础施工不符合荷载要求,如未根据设备重量设计高强度混凝土基础,导致设备运行时出现震动,影响检测精度;管线布局与设备需求不匹配,例如放射性药物制备区的通风管线管径不足、风速不符合标准,造成放射性气体滞留,或供电管线未做防干扰处理,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此外,部分项目未提前与设备厂家沟通安装细节,设备到场后发现施工预留的空间、孔洞尺寸与设备不匹配,需二次改造,不仅延误工期,还可能破坏已完成的防护结构。
(三)区域划分不合理,不符合流程规范
核医学科室需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需设置有效的隔离措施,若区域划分不合理,易导致放射性物质交叉污染。常见问题包括:污染区(如注射室、检查室)与清洁区(如医护办公室、休息室)距离过近,且未设置独立的通道,医护人员往返时易携带放射性物质;半污染区(如放射性药物储存室、废物处理室)未设置过渡空间,直接与其他区域连通,增加污染风险;此外,部分科室未考虑患者流线与医护流线的分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误入污染区或清洁区,既影响诊疗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
(四)施工过程监管缺失,质量把控不到位
核医学科室施工涉及辐射防护、设备安装、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专业,需多部门协同作业,若监管不到位,易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施工单位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或方案未经过核医学专家、辐射防护专家审核,导致施工流程不规范;各专业施工衔接不畅,如暖通管线施工完成后,才发现与防护墙体冲突,需破坏墙体重新施工;此外,部分项目忽视施工后的验收环节,未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辐射防护检测、设备性能调试等工作,科室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辐射超标、设备故障等问题。
二、核医学科室施工关键注意事项
(一)提前规划设计,强化源头把控
施工前需结合科室功能需求、设备参数及辐射防护标准,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首先,应委托具备核医学科室设计经验的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需明确辐射防护等级、区域划分、设备布局、管线走向等关键内容,并经过当地疾控中心、环保部门及医院核医学专家的联合审核;其次,需与设备厂家深入沟通,获取设备安装的详细技术参数(如尺寸、重量、供电需求、通风要求等),确保设计方案与设备安装需求精准匹配;最后,针对辐射防护关键部位(如墙体、地面、门窗、观察窗),需明确防护材料的规格、厚度及施工工艺,避免因设计疏漏导致后续施工返工。
(二)严格把控防护施工质量,做好检测验收
辐射防护施工需遵循 “高标准、严要求” 原则,全程做好质量管控。一是选择具备辐射防护施工资质的单位,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二是加强防护材料进场检验,核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例如铅板需检查其纯度、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硫酸钡砂浆需确认其配比是否达标;三是注重施工细节,铅板拼接处需采用焊接或铅胶带密封,墙角处需做圆弧处理以避免缝隙,门窗与墙体衔接处需安装铅橡胶密封条;四是施工完成后,需委托具备 CMA 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辐射防护检测,包括表面污染检测、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等,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施工环节。
(三)科学布局设备与管线,确保协同适配
设备安装与管线施工需提前规划,做好各专业协同。一是设备基础施工需严格按照设计荷载要求进行,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并预留足够的预埋螺栓孔,基础养护期需满足强度要求后再进行设备安装;二是管线布局需遵循 “先规划、后施工” 原则,暖通、电气、给排水等管线需与设备安装需求同步设计,避免交叉冲突,例如放射性药物制备区的通风管线需采用防腐蚀材料,风速需控制在 0.5-1.0m/s,确保放射性气体有效排出;三是设备安装需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安装完成后需进行空载调试、负载调试,确保设备运行精度符合诊疗要求,同时需与科室医护人员沟通,根据实际使用习惯调整设备参数。
(四)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优化诊疗流程
区域划分需严格遵循 “三区两通道” 原则(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护通道、患者通道),确保流线清晰、隔离到位。一是污染区应设置在科室最内侧,与清洁区保持足够距离,且需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排风需经过高效过滤处理后排放;二是半污染区需设置过渡空间(如缓冲间),配备更衣、洗手、消毒设施,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前需在半污染区更换防护用品;三是患者流线与医护流线需完全分离,患者从入口进入候诊区,经专用通道进入检查室,检查完成后从出口离开,医护人员则通过独立通道往返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避免交叉污染。
(五)加强施工监管,做好协同配合
施工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各环节质量可控。一是成立专项监管小组,成员包括医院基建部门、核医学科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代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二是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审核制度,各专业施工前需提交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管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三是加强施工过程巡查,重点检查辐射防护施工、设备基础施工、管线连接等关键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做好施工后的验收工作,除常规的工程验收外,还需开展辐射防护验收、设备性能验收、环保验收等专项验收,所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核医学科室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强、风险高的系统工程,需充分重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宏鑫宇医疗严格落实关键注意事项,从设计、施工、监管到验收的全流程做好质量把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核医学科室建成后满足医疗需求,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为医院开展核医学诊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资讯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6
铅门 | 防辐射铅门 | 医用铅门 | 射线防护门 | 铅门厂家
2025-09-06
核医学科铅通风橱 | 合成热室 | 分装热室 | 一体化注射台厂家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6
2025-09-06